“氫啟未來”團隊聚焦氫能技術設備,開展大規模制儲運氫用高參數壓力容器設備的研發,實現氫能產品產業化,成功解決氫能大規模應用的關鍵難題。
——航天晨光“氫啟未來”團隊
近年來,航天晨光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氫啟未來”團隊聚焦氫能技術設備,開展大規模制儲運氫用高參數壓力容器設備的研發。團隊以建成年產50臺液氫儲運設備生產線為目標,通過整體布局、產線升級,實現氫能產品產業化,成功解決了氫能大規模應用的關鍵難題。
2024年,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航天晨光成功申報國家發展改革委《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一批)》,該項目是江蘇省唯一獲得發改委支持的氫能產業項目。此外,該項目榮獲南京市2024年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全新產品銷售不斷刷新紀錄,銷售額超1.4億元,持續推動氫能技術升級。
堅定信念 筑牢科技創新之魂
2023年以來,該項目持續獲得省市級科研經費支持。備受關注下,團隊負責人李央心中百感交集——感慨的是對肩負如此重任心懷忐忑,欣喜的是有幸參與其中并在氫能領域大展拳腳。
要實現“從0到1”的技術突破,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研發全新的結構形式,李央帶領團隊瞄準世界前沿技術,定期組織頭腦風暴會議,進行了數不清的方案探討和仿真分析。當一個個大型設備研制成功的時候,大家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李哥,快來,幫我們看看這么改進行不行?”團隊成員彼此之間,既是同事戰友,更是沖鋒陷陣的兄弟。大家錨定目標,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
迎難而上 關鍵時刻彰顯先鋒底色
在團隊負責人的帶領和鼓勵下,每名成員都以“領頭雁”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自主創新的賽道上不斷跨越。大家不求虛名,不畏險阻,無論是高深莫測的結構設計,還是錯綜復雜的算法,都能夠迎難而上、一一攻克。
在液氧燃料儲罐冷沖擊試驗中,本應勻速噴氣的高壓取壓管出現了間斷性噴氣現象。為了查明原因,小郭仔細檢查穩壓罩安裝情況,最終精準判定問題原因,消除了壓力波動隱患。
在調試現場,入職1年多的小鄭主動請纓前往試驗場,面對艱苦環境,他絲毫沒有退縮,而是在現場越戰越勇,為設備優化提供了寶貴的真實數據。
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團隊共完成創新項目13項,申報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
同心并力 推動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煤制氫的核心設備——制氫氣化爐、給料罐等都屬于超大型設備。以制氫氣化爐來說,它單臺重量重、拼裝結構復雜,在最終組裝及大尺寸內件套合時因尺寸誤差造成的對接難度,一直困擾著制造車間。
項師傅作為從事該行業幾十年的職工,見證了從基礎研究到樣機制造再到產品定型整個過程。他結合多年經驗,想方設法找突破口,成功應用創新方法解決對接難題,制氫氣化爐設備一舉成為了航天晨光的明星產品。
給料罐作為制氫氣化爐的配套設備尺寸太大,無法實現長距離運輸,必須現場施工。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技術員小胡在接到現場保障任務后,二話不說趕赴施工現場,連續數周堅守崗位毫無怨言:“我為能有這樣的機會和經歷感到驕傲!”
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在內蒙古卓正、寧夏寶豐、海南文昌等系列氫能項目上熠熠生輝,每年創造產值過億元。
面向未來,“氫啟未來”團隊將圍繞國家氫能產業發展布局,積極推動完成專項超低溫應用技術開發和低溫技術實驗室建設,加快液氫運輸車、液氫罐箱等核心產品研制,為我國氫能產業發展貢獻航天力量。(文/卞敬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