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智能制造團隊潛心鉆研,孜孜不倦干好一件事。在他們的努力下,公司實現了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單相表裝配、復檢、包裝生產線全自動化建設。
——航天工研院所屬航天泰瑞捷智能制造團隊
智能制造團隊是中國航天科工航天工研院所屬航天泰瑞捷的一支核心骨干團隊,專注于產品生產交付領域的智能制造改善。
團隊通過自動化技術實現制造裝備智能化,助力公司成功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范行動,“新一代智能電力裝備”專精特新項目位列集團公司前茅。同時,該公司規模在4年時間內實現翻一番,利潤從不足百萬元增長至超4000萬元,開創了高端制造新未來。
每一個現場都是戰場
智能制造團隊深知自動化技術對于提升生產效率的重要性。他們致力于打造“黑燈工廠”,先后建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4條全自動流水線,完成手工工序治理項目20項、自動生產設備改造14臺、半自動工裝100多臺。該舉措累計節約生產成本1000多萬元,綜合制造成本降低22.7%,產能提升35%。
2023年3月是該公司新產線上線時間。團隊成員對照圖紙不斷嘗試、不斷總結,將雙面混裝工藝優化升級為單面混裝工藝,使SMT車間單條線日產能提升至9000只,焊接直通率提升至99.40%。這一創新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有力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推動了產品技術創新。
用技術創造價值
日復一日,智能制造團隊的設計稿由薄薄一疊漸漸變得與桌面同高,團隊創新研發了20多項具有自主產權的核心自動化技術,其中多項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
在電能表整體質量自動檢測技術起步階段,為了提高電能表的整體質量和自動化檢測效率,團隊成員克服重重困難,在實驗室中,在生產線上,在辦公室里都有他們忙碌而有序的身影……
經過多年攻關,電能表自動檢測裝置及系統研發成功,實現了全自動化檢測,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檢測準確性。原來需要30人完成的工作,現在僅需2人便能完成。自動化作業有效保障了檢測標準化,避免了人工操作的誤差,進一步提高了產品整體質量。
經過幾年努力,航天泰瑞捷生產自動化率達到88%以上,人員需求降低了60%,生產效率提高了300%。2023年,該公司生產交付單相智能電表240余萬只,創造企業生產規模新高。
孜孜不倦干好一件事
十年如一日,智能制造團隊潛心鉆研,孜孜不倦干好一件事。在他們的努力下,公司實現了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單相表裝配、復檢、包裝生產線全自動化建設。
為了優化生產管理流程,他們還自主研發了2.0版MES生產管理系統。在研發初期,面對復雜的算法和數據模型,團隊成員與數據和算法博弈,不斷失敗、不斷嘗試。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公司生產車間現場MES系統覆蓋率提升至90%以上,核心產品MES系統管控占比達95%以上。得益于MES系統的強大賦能,公司全年產品客戶驗收一次合格率達到99.99%以上。
航天泰瑞捷智能制造團隊始終堅持敬業奉獻信念,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提升產品質量。該團隊攻關研制的“IP68”高防護智能電能表,突破國家電網電表16年壽命的可靠性性能要求,技術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成功研制出16款純國產化產品,其中5款樣機送檢取得滿分。2023年,以智能電表為代表的產品交付國網南網240余萬只,增補訂單近3000萬元,實現逆勢增長;中標南網項目近5000萬元,取得近10年來的首次中標突破。(文/沈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