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十年磨一劍團隊把“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銘刻在了心里,以實際行動譜寫了我國空天防御事業守正創新的發展篇章。
茫茫戈壁,炎炎烈日,頃刻間,承載著團隊十年心血的重劍直破長空,一道優美的弧線劃破天際。試驗成功了!這是團隊在重大創新領域的原創性突破。
成功的背后,是十年磨一劍團隊勇毅前行的奮斗故事。
守正創新 山登絕頂我為峰
新世紀以來,先進作戰概念層出不窮、新型作戰武器呈跨代式發展,“有矛必有盾”,研發應對新型威脅的先進防御技術迫在眉睫。
面對這樣一個重要而陌生的領域,二院組織精兵強將迎難而上、全力出擊,十年磨一劍團隊應運而生。
團隊清醒地意識到,他們面臨的是怎樣一個“真空地帶”。
作為型號總設計師,李總帶領團隊扛起強軍首責,立下了“軍令狀”,誓要“打造捍衛國家安全的武器,絕殺一切來敵!”
帶著這樣的豪氣,團隊以堅韌不拔、大膽創新、勇攀高峰的意志和決心,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終于破繭成蝶,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戰績。
勇毅前行 科研攻關創佳績
在論證過程中,考慮到前所未有的嚴苛環境條件,以及這是團隊首創的技術途徑,某些專家懷疑指標的可實現性。
團隊直面挑戰,堅定科技認知力、增強科技創新力、把準科技運用力,通過細致深入的分析與多學科融合的跨界工作,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以充分的分析、仿真和試驗回答了各方的質疑,并獲得了一致認可。
“咱們實事求是,確保物理概念清晰,研究方向正確,每一個參數的確定都要精準。”這是李總常掛在嘴邊的話。即便團隊成員深夜給李總打電話匯報,他也會立即接起;“我確認后你再出手。”張總雷厲風行、細致入微,對于出手的文件,必須親自核對;辛總是結構系統的“頂梁柱”,為解決嚴酷的環境結構設計問題,她牽引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快突破,并推進了多項新型材料的自主研發與應用……
在幾位老總的帶領下,團隊秉承嚴謹的科學態度,反復優化和打磨技術指標,途徑逐漸收斂,方案加速閉合,技術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軍令如山 多線并行保節點
經過多年的攻關,團隊終于迎來決定性的試驗驗證,為保后墻不倒,大家大年初三就回到了工作崗位上,沒有一人有一句怨言。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團隊增添了新的壓力,團隊審時度勢、提前布局,采取“三地一場同步推進、線上線下協同辦公”的方式,總裝測試廠房、永定路、試驗場封閉管理、多線并行。
“大晚上的,有點想孩子了。”這是設計師王姐深夜發的朋友圈。
為避免被隔離的風險,設計師們毅然選擇住在辦公樓。封閉在測試廠的隊員顧不上回京準備行裝,直接奔赴試驗場,只為保證進場的時間節點。
在最后的總裝測試階段,團隊進入24小時“兩班倒”工作模式,絕不將問題留到明天。當隊員們奔赴試驗場時,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留守在大本營的浩哥送別試驗隊員時說:“照顧好它。”
深情的叮囑讓人淚目,和浩哥一樣,所有團隊成員早已把產品當作自己的“孩子”。
發射當天,伴隨一聲轟鳴,型號產品拔地而起,直指蒼穹,發動機尾跡在天空中畫出一段優美的弧線,耳邊傳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多項關鍵技術得到驗證,試驗成功了!
試驗雖然結束了,但團隊的征程還遠沒有到達終點,新的任務接踵而來,團隊依然像十年來始終做的那樣,全身心投入下一輪競標任務中。
在這波瀾壯闊創新發展的偉大時代里,團隊將再接再厲、全力以赴,繼續走好開拓創新之路,早日實現型號定型,為引領祖國空天防御事業發展、捍衛世界和平與發展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