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航天科工航天智能院成立之初,智能科創團隊圍繞以航天防務為代表的典型應用場景,布局了以類腦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充分發揮青年骨干的創新力量,在實現新時代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作出重大貢獻。
百尺竿頭
助力航天應用攀高峰
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傳來捷報,智能科創團隊關于脈沖神經網絡和人工神經網絡的應用研究等5個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
本次智能科創團隊項目獲批資助比例高達45.6%,高出平均資助率近3倍。
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可以用“低少緊”來概括——歷年獲批比例低(近幾年平均資助率在17%左右)、申請經驗少、申請時間緊。
在多重壓力面前,智能科創團隊加班加點,嚴控申報進度節點,嚴把項目內容質量,充分彰顯了航天青年科技人才扎實的科學素養和刻苦的鉆研精神。
智能科創團隊在爭取某小樣本識別重點項目時,與某國防優勢高校聯合團隊等競爭,通過穩扎穩打,潛心打磨項目內容,最終以大比分勝出,并獲批獨立承擔項目的研發,有效支撐航天防務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生成。
游刃前沿
助力航天發展新征程
人工智能頂級會議既是前沿智能科技成果的權威展示平臺,也是檢驗智能技術水平的試金石。
國際專家對稿件的篩選非常嚴苛,錄用率不到20%,且近些年競爭日趨激烈。
但在團隊看來,這更是一種激勵前進的挑戰。
團隊瞄準人工智能高效學習技術創新及航天防務領域應用,聚焦智能檢測、識別、跟蹤等應用需求,圍繞脈沖神經網絡的深層傳播信息損失、訓練過程不可導、傳統方法模式識別差等難題開展技術攻關。
面對重重困難,團隊成員精誠合作,完成模型算法在多場景下多類典型數據集的性能驗證,實現相關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團隊成員先后在國際人工智能頂級會議CVPR、ECCV和NeurIPS以及《PatternRecognition》上發表5項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類腦計算信息損失的瓶頸,相關工作被國際審稿專家稱為“類腦智能領域的重要進展”。
從成立之初至今,智能科創團隊突破了類腦計算、小樣本學習等領域多項智能基礎技術,相關成果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發表高水平論文10余篇、受理專利10余項。
拔新領異
引領新時代航天智能發展
近期,智能科創團隊成功獲批設立重點實驗室。
該重點實驗室承負航天防務的主責主業,是推動科技成果快速高效形成實用價值的創新高地。
在艱難的起步現狀中,智能科創團隊敢想敢干,將自己的所學所知快速轉化為航天防務技術,創造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無論是高通過率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批還是位列國際前沿的諸多方法性能,智能科創團隊做到了從零到“噴發式”成果的累積。
憑借著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刻理解與論證經驗積攢,科創團隊對智能技術在航天防務中的發展有著獨到、正確且長足的規劃。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航天智能院科創中心團隊將繼續大力推動智能技術在航天防務領域的應用創新,以只爭朝夕、無懼未來的奮斗姿態在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事業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