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入夜,航天科工六院質量技術部人員步履匆匆走進辦公樓,從早到晚歷經一整天的忙碌回到辦公室,又繼續端坐在電腦前完善工作方案。
走訪一線跟蹤產品質量過程管控,收集反饋并完善方案,這樣的夜晚已不計其數。面對產品研制任務重、周期短、質量高的要求,摸索出一套適合自身任務實際的管理模式已勢在必行。
六院針對面臨的質量形勢,奏響穿透式管控、質量數字化、工藝振興工程“三部曲”,加強質量管控。
穿透式管理 奏好“主題曲”
“對六院來說,抓質量也是抓安全。要快速、大幅提升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效能,以穿透式質量管控模式,提升六院整體質量管理體系效能。”質量工作會議上,六院黨委書記強調。
2024年,六院加強推進新時代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從架構引領、流程主導、信息化支撐等方面著手,以“穿透式”質量管控模式,將質量要求關聯到具體業務流程,推動新時代質量管理體系落地運行。印發《典型質量問題案例匯編》《質量責任清單》等文件,建立質量問題信息報告制度、質量誠信管理機制,開展質量知識競賽等,不斷優化生產組織模式,調整生產、質量等部門管理職能,從人、機、料、法、環、測等方面,夯實質量管理,讓質量、技術、生產“齊步走”。
“只有解決了人的認知、態度問題,才能在技術上、管理上想辦法攻堅克難。”如何讓職工規范操作,一度讓管理層傷腦筋。
“某次違規吊裝作業,造成產品損傷……”“敲鐘儀式,領導領誓質量承諾……”近日,六院11名安全和質量警示教育宣講團成員,陸續到基層開展巡回宣講,用身邊發生的安全質量典型案例,讓質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反復告訴大家,該項生產操作中要戴手套,有人卻把這當成一種形式。”為了讓職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江河公司開展“質量警示”活動,讓專家、技術人員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對職工操作行為進行講解。
“這是根據程序文件‘翻譯’轉化的質量記錄填寫樣板,每個空格明確地標明了責任人和填寫要求,職工只要照樣填寫就不會出錯。”翻開質量技術人員手中的質量記錄本,填寫規范的質量體系程序文件,羅列的職責、工作程序等條目內容,為操作人員減負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46所在質量流程管理中不斷運用“減法”,優化和摒棄傳統方法,探索新方法新機制,將復雜問題簡單化。
質量數字化 奏響“奮進曲”
“要加快推進質量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質量管理的透明化、規范化、智能化。”六院院長在質量主題會議上強調。
面對艱巨而繁重的科研生產任務,針對如何做好產品質量管控這一問題,六院將尋求“解藥”的目光投向了質量數字化轉型升級。
“生產過程記錄與產品實物同等重要,過程記錄就是產品實物的身份證明,沒有身份證明的產品實物什么都不是!”隨著型號技術難度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傳統紙質記錄已經遠不能滿足反復核查核算、對比分析的需要。為適應當前任務形勢,六院對基層生產單位開展調研,結合實際,為基層單位打造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質量數字化模式。
“產品數據與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系統通過數據導入自動生成報告和完成數據統計分析,將大幅提升原材料及配件質量管理環節的效率。”紅峽公司總質量師介紹。
為不斷提升過程質量管控能力,六院建立了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將產品的配套信息、產品證明書的自動生成作為第一要務去抓,先后實現了配套數據電子化與信息化、產品證明書一鍵生成、二維碼技術應用、成件掃碼錄入,省去了配套信息核對的重復工作量。
目前質量數字化已應用于多個產品生產過程,實現質量數據的采集、傳遞、整合和管理的全面貫通。
工藝振興 奏強“進行曲”
“現在這套電缸脫模裝置不僅可以實時監測力度,控制位移和速度,而且加裝聲光報警裝置,等于為生產過程又加了一道安全質量鎖……”
在紅峽公司二車間工房,小智將支承架平穩地移動到吊裝的位置,另一位青年職工小旭將吊鉤與吊裝板上的吊環相連。默契配合間,兩人細數起新設備的優點。
六院大力推進工藝振興工程,常態化推進工藝可靠性提升工作,實施工藝流程再精簡、方法再改進、參數再優化,讓“理性”代替“感性”,用“可靠”的工藝趕跑以往的“憑感覺”。
工藝振興工程不僅體現在設備上,還體現在技術和操作上。“殼體螺紋孔作為產品的關鍵組成部分,它的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直接影響到整個產品的生產交付。傳統的加工方法,不利于后續大批量生產,而且消耗絲錐數量較多,加工成本較高。”面對這一技術難題,210所三室聯合四車間、物資管理處和檢驗室集智攻關,通過工藝優化,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產品合格率100%,生產效率提高30%,成本降低83%,精準度大大提高。”該所副主任工藝師細數著工藝優化帶來的優點。
目前,正值六院決戰決勝全年目標任務關鍵時刻,六院將把“四個確保”新時期質量工作方針貫穿到科研生產、經營管理各領域各環節,堅定不移狠抓質量能力和水平提升,確保年度科研生產任務順利完成。(文/劉軍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