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出生的他是追求“人機合一”的“武癡”,是用技藝詮釋匠心的航天人,是對艙體進行精雕細琢的能工巧匠。他多次登上央視的舞臺,被譽為數控界的“魔法師”——他就是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83廠最年輕的特級技師冀曉淵。
2011年4月,283廠接到了新研領域核心薄壁艙體的研制任務,經過一個月的試制,始終干不出來合格的產品,“變形”成為了不可攻克的難題。此時承接該任務試制的正是冀曉淵。“如果控制不了變形,我將辜負身上擔負的強軍首責使命、有愧國家給予的‘大國工匠’殊榮!”他躲在機床旁邊角落里黯然神傷。
“只有3天、72小時、4320分鐘,如何在這有限的時間里解決‘變形’問題?現在不是傷心難過的時候,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再努力一搏。”經過調整,他再一次和他最親密的“戰友”——機床進行了緊密合作。
他蹲守在機床旁邊,仔細尋找艙體變形的原因,最終確定變形原因主要有2個:一是剛性輔助裝夾工裝在裝調時易出現偏斜,使得艙體無法“坐正”;二是艙體受操作手法影響較大而無法“坐穩”。他設計了“懸臂梁式”和“聽音辨量”組合加工法,即艙體僅裝夾一端,其他部位采用懸臂方式進行加工,解決輔助工裝易傾斜問題,同時配合使用“聽音辨量”控制法,將聲音分段錄制并配合進行操作手法說明,讓“魔法”變成“手法”,通過邊聽切削聲音邊隨時調整轉速的組合加工方法防止震顫,最終“正形”成功,零件變形穩定小于0.02mm,完全滿足了產品設計指標要求。
2021年,冀曉淵牽頭完成了該系列艙體批產線的論證、設計、建設,成功實現了有“變形”怪癖的薄壁艙體批量化生產,項目一次驗收合格!這一刻,所有的艱辛付出和汗水都變得值得,冀曉淵的夢圓了!
2022年,他獲評“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說:“我們投身的是航天事業,容不得半點馬虎,要不斷去鉆研、去創新,去創造別人認為不可能的可能。”
“容不得半點馬虎”的質量理念,是冀曉淵師從集團公司首席技師馬景來以后謹記的教導。提起師傅,冀曉淵有掩飾不住的驕傲和感激:“我的師傅馬景來,是一位登上過國慶60周年閱兵彩車的‘航天老兵’,他毫無保留地把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徒弟們。”如今,冀曉淵任馬景來工作室(北京市職工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多年來,工作室培育了多位國家級、省市級賽事的冠亞軍,從這里誕生了數名全國技術能手。
“科技強軍,航天報國”這是一種前行的信念,是一種航天工匠與生俱來的執著。一位位像冀曉淵這樣的航天人,在追求極致完美“工匠精神”的道路上寫下輝煌篇章。(文/二院283廠)